“中华经典传承工程”实践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人大著名教授演说精彩,为明莘莘学子受益无穷
青岛为明学校办学五年来,始终以“中国灵魂、世界眼光”为核心教育理念,大力发展国学教育,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淬炼学子的高品位与高素质。以其教育成绩斐然,社会美誉度高,终于赢得“中华经典传承工程” 的青睐,将我校辟为“传承工程”的首家实践基地。学子们通过在这个国学基地的系统学习,打下较深厚的国学基础。5月21日,“中华经典传承工程”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青岛为明剧场隆重举行。
上午10时许,雷丽霞校长偕满堂师生,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欢迎来自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华经典研究中心主任焦国成教授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执行秘书长黄保余老师到场。“中华经典传承工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华经典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传统文化复兴工程。此次我校被评定为“中华经典传承工程”的首家实践基地,是我校优质办学五年的一个丰厚的回报。
会议由孙玉强副校长主持。黄保余秘书长首先受邀登台,做了即兴演讲。黄保余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传统文化学者,黄老师谈到他对中华经典的观念,明确反对私塾式的“读经教育”,呼吁激活中国文化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为立德树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雷丽霞校长随后登台,对我校国学教育的情况做了介绍:青岛为明学校自建校伊始,就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找回教育人文精神的载体,为每一个孩子筑中国魂,扎中国根,塑中国心。如今,教育的人文精神普遍缺失,学生们努力学习,却与优秀的文化越来越远了,所以,我们立志为学生补上这节课。我们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科学的国学教育方案,在小学部,教育以“经诗美文、中华童铭”为主,不违学生记忆的黄金期,让他们多多背诵经典名言与诗词美文,并以精选的中华优秀故事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以经典书法、民间工艺、“三名工程”(名作、名曲、名画)为辅助,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埋下伏笔。在中学阶段,国学教育由四个板块组成:以丰富而隽永的国学课程为主干,如今已经渗入各个学段的课表之中;创制了国学仪式课程,深入挖掘隐藏在古代礼仪之中的文化精神,让全校师生共上一节课;以国学大讲堂为辅助,为学生展示独特的文化视角,渗透优秀的国学理念;以国学戏剧节为补充,将戏剧艺术实践与国学教育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文化实践能力。
此外,还有博物馆课程,于经典文化中,我们专攻敦煌文化;于乡土文化中,我们研究汉画像砖文化。注重发展研学课程,率先在西安终南山建立了国学体验基地,感受秦汉文化之博大,体味山林文化之悠远。雷校长表示:青岛为明学校盼望今天已经很久了,能被评定为“中华经典传承工程”首个实践基地,对于我校而言无疑是莫大的喜事。人是要有精神追求的,中国从实现小康社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人们将更注重精神追求,提升文化质量和人生价值,最好的载体就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青岛为明学校高度重视这一点,以六年时间循序渐进,提升学子的传统文化素养。
最后,焦国成教授做了题为《做一个有文化灵魂的中国人》的主旨演讲。焦教授认为:能够证明我们是中国人的一定是我们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灵魂的标识。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团体都有灵魂的标识,青岛为明学校的“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就是这样的标识。焦教授强调:与其它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具有更长久的意义。如今,现代科技的弊端已经初露端倪,我们当重新认识人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驯服科学,重建人文家园。古希腊有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曾令多少人血脉贲张,然而自然有其规律性,我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能过分强调人的意义,以致与自然对立。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是注重人与自然形成良好关系的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具有长久意义的基础。
焦教授认为:文化要有好的载体。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包含深刻的哲学性与形象性,无疑是最好的学习载体。随后,焦教授以“私”、“德”、“停”为例,解读其造字思维中所包含的要言妙道,使学子更深刻地感受到汉字的美妙。焦教授强调: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也可称之为道德型的文化,伦理道德是文化的精华。作为中国著名的伦理学家,他言简意赅地解释了“伦理”一词的含义——伦理就是给人群树立的最好的规则。在中国,最普遍的伦理就是“父慈子孝”,中国人在其规约下和谐生活了两千多年。然而作为规则的伦理不能剑走偏锋,否则,规则就成了桎梏。现在仍有些学者在鼓励让四、五岁的孩子经常为妈妈洗脚,这就有问题了。从“孝”的造字意义上可知:孝是针对老人的,不可理解为绝对服从。
焦教授呼吁:如果我们抛却了独特的文字,远离了伦理规约,文化经典将无从解读。经典一旦断裂,中国文化就会消失,吾辈有责任学好汉字,捍卫伦理,传承经典文化。焦教授提醒大家:应准确解读中华的经典。他以《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为例,将“时”解读为“按时”,告诫学子们按时做该做的事情,生活就应该是井井有条的。教授又以《道德经49章》为例,告诉学子们不应唯书本是从,要勇于思考,勇于质疑,“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每天一句中华经典,认真理解,学而时习,定可集腋成裘,受益无穷。
青岛为明学校拥有西海岸一流的师资,并为学生打造升学的“多元出口”。只要是来到这里读高中的学子,我们都有义务让他们升入理想的大学,因此,我们拓展升学渠道,注重因材施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日被“中华经典传承工程”辟为首家实践基地,可以提升我校的国学教育质量,为他们拓开一个前途灿烂的光明大道。
韩文副校长、张旭校长助理、王洪伟主任、王翰主任列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