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已来,青岛为明学校的教育正在发生这些改变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人工智能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AI技术已在悄然改变着教育的方方面面。青岛为明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AI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的融合创新应用,2019年3月1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学校,青岛为明学校榜上有名,这既是对我校在人工智能方面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一、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校自2017年10月开始引入科大讯飞智慧课堂+智学网,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供了覆盖“教、学、考、评、管”的全场景应用体系,形成了我校典型特色的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我校也成为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应用示范校”。
1、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通过智慧课堂配合为明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更精准的教学!
课前:老师发布导学案、课件、预习资料,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完成预习,辅以练习。教师得到学生预习反馈,可以以学定教,精准备课。
课中:将电子课本或课件呈现到白板上,随意地圈点备注,整齐排列的题目,一点就开。丰富多彩的互动功能让学生乐此不疲,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氛围。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布置练习,学生利用平板把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实时反馈。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讲解过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知道学生的薄弱点所在。上课过程中的笔记、优秀答题记录老师也可随时分享给学生,方便快捷。
课后:老师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精准辅导形成闭环,学生可利用平板进行提问,老师利用微视频或语音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解答。
配图3
利用平板电脑上的“洋葱数学”、“背单词”等APP,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学习场景扩展到学校的任一角落,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
2、智学网
利用智学网大数据个性化教与学系统,我校已实现教与学全场景动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帮助学校领导高效决策,指导教师针对性教学,支持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
通过智学网的阅卷、统计分析与教研培训无缝融合,从周测、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服务,共同推进学生成绩和学校管理效率提升。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通过对学生阅卷积累的数据,形成各个学科的有效分析。各科老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反馈进行资源共享,为全面诊断提供实证依据。每一次测评结束后,系统会生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手册》,针对学生每次测评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错题解析,并推送对应纠错变式练习等,成为属于学生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学习教辅”。在上学期的散学典礼上,青岛为明学校八年级所有学生都拿到了一本专属于自己的寒假个性化作业,这本作业不同以往的寒假作业,由错题整理、错误分析、个性推题三部分组成,记录着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将试卷中所有的错题集结成册,每一道题的下方,均有对错题的详细解析以及系统智能推送的2~5道同类型题目,便于学生巩固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点的目的,这本手册让青岛为明学校每位学生的寒假作业真正做到了个性化。
“当学生拿到这本《个性化学习手册》时,很是新奇,每位学生的手册内容都不一样,是根据每个人考卷上的错题整理出来的。”“我最欣赏的是变式练习部分,对我们的学习帮助最大。”学生们说,以前每次考试后也会进行错题整理,但基本局限于订正错题、抄解题过程,再写下反思,很少会去做同样的例题来巩固知识,因为找题既花时间又花精力。现在有了这本手册,有了里面的变式练习,学习效果大幅提升。
二、人工智能课程纳入必修课程
我校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计算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018年9月,我校在2017年哈佛班开设乐高机器人课程基础上,在全校3至8年级所有班级增设了人工智能编程必修课,在小学3至6年级增设了MakeBlock创意编程机器人必修课,在小学、初中开设了趣味编程、竞赛编程、机器人搭建、创意编程机器人、乐高编程机器人等多种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全部进入学校课表,丰富了我校的人工智能课程种类,全面普及机器人课程和编程课程。在课程规划上,我们设置了必修普及课程、选修课程、竞赛课程,在培养之路上,我们采取“教学—特长—竞赛”一体化的“梯队式”培养模式,教学活动全程寓教于乐,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学习。在上个学期的必修及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逐渐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以及编程思维。
1、 人工智能编程课程
在编程工具的选择上,我们引进了业界领先的编程猫软件。学生通过拖拽积木就可以直观了解到代码背后的运转原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编程算法。编程猫入门课程由超过200个小游戏组成,涵盖了从自然科学到人文艺术的各学科知识。运用解构思维进行游戏制作,既能保证每一节课的趣味性,也让学习可以真正地持续下去,用编程实现每一个创意。在小学3至5年级,讲授Scratch工具,在6年级和初中我们引用Python工具来进行深入学习。
2、 人工智能机器人课程全面普及
先进的STEAM教育铺就学生个性发展之路,智能机器人的引入有利于学生从小对机器人产生浓厚兴趣并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从而积极实践。
目前我校在小学1-2年级哈佛班中开设乐高机器人结构搭建必修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和熟悉积木套装及积木之间的相互配合搭建,让学生能够进行小组间的合作,能够在同伴的帮助下,共同完成自主创意作品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各类事物仔细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3-6年级所有班级开设MakeBlock创意编程机器人必修课程,在3-6年级哈佛班增设乐高编程机器人必修课。机器人编程课程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让学生在创意中感受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程序制作的乐趣和用计算机智能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生活中的智能化。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己模拟制作一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只能物品,并能通过自己的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制作,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3、人工智能课程取得的成果
随着我校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潜心钻研与不断创新积极实践,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9年1月,我校被山东省电子学会授予《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教育实践基地》。
2018年12月我校申报的青岛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校本特色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顺利通过评审,准予开题。
2018年11月MakeX首届全国线上挑战赛,我校荣获创意搭建类特色奖2个,舞台编程类特色奖1个。
2018年11月山东省第七届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 我校荣获山东省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在“人工智能”创意竞赛中,我校孟想、张嘉盛同学以全省第2名的成绩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2018年4月青岛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我校首次参赛的4支队伍全部获奖,3支队伍荣获初中组FLL工程挑战赛二等奖,1支队伍荣获小学组FLL工程挑战赛三等奖。
2017年7月,全国第十五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总决赛,我校荣获全国一等奖5个,全国二等奖9个,刘珊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7年6月,青岛市第二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我校荣获一等奖17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6个。
2016年7月,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总决赛,我校荣获全国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
2016年5月,首届青岛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我校获得青岛市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
上述成绩的取得都是我校人工智能课程全面普及的成果,相信随着编程课程和机器人课程的普及深入,我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一定会逐步提升,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为明学子。
结束语: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教学、学习与管理模式的变革。可以预见的是,学校将逐渐走向更能培养创新精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为明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