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礼仪系列课程||青岛为明学校国学礼仪展示课精彩开讲:下元节遇上感恩节
2018年11月22日,阴历十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下元节,也是西方著名的感恩节。青岛为明学校感此良辰吉日,精心打造出新的国学礼仪展示课《下元节遇上感恩节》,并应节开讲,以飨为明学子。
礼仪展示一开始,主持人孙一诺老师、李浩老师、武俊孜同学、周瑞鹏同学,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向观众介绍下元节的来龙去脉:道教于东汉末年由张道陵所创,流传一千八百余年,至今香火隆盛。“三官大帝”是道教重要神祗:天官紫薇大帝为唐尧,地官清虚大帝为虞舜,水官洞阴大帝为姒禹。道教中有“三元之节”,即三个月亮节,传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天官降临,为百姓赐福招瑞,延寿增运;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地官必至,为人们赦免罪过,超度亡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水官到来,为生民消灾解困,除厄免难,所以《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十月既望,圆月正满,下元解厄,敬奉水官,让我们走进这个即将被国人遗忘的道教节日,感受文化的魅力。
第一章:大禹祭
下元节兴盛于北宋初年,《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并赐休假三日,著于令。”可见,在北宋之初,公元981年,下元节被官方赋予了合法地位。据宋《梦粱录》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即每到十月十五日,上至显贵,下至平民,皆备办素食,设场祭祀,或以除其灾厄,或以怀其先人。可见,对祖先的追忆和对圣人的敬仰,构成了下元节的两大主题,这里的圣人,当然是为民解除水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大禹的故事耳熟能详,不值得赘述,故制礼者从电视连续剧《大舜》中剪裁了一段少年大禹和父亲鲧的对话,以此彰显大禹为国为民的责任感、不折不扣的行动力、平定天下的大心胸、百族融合的大视角。如今,很多传统节日已经淡出国人的心灵,若不是国家大力弘扬,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甚至春节这样的文化魅力深邃的大节日都有被冷落的趋势。但也有例外,山东一带很重视财神节,每逢节至,鞭炮之声此起彼伏,烟花之彩五色焕然,胜似除夕之夜。然而孔子的诞辰无人过问,大禹的功德鲜有褒扬,甚至自己的祖先是谁都懒得知道,唯独一个虚无缥缈的财神,却激起了圣人之乡的人民如此虔诚的叩拜,这可以算是黑色幽默了吧?习主席说得好:“一个不知道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我们如果继续忽视祖先,继续蔑视祖先凝成的文化精神,这个民族将沦为经济的奴隶。因此,我校弘扬下元节文化,追思大禹,并非无病呻吟,此中意味隽永。
视频播放完毕,主持人李浩老师邀请孙玉强副校长登台,宣读《大禹祭词》:“惟禹圣王,广德无疆。为民治水,启居不遑……下元月满,仁爱如光。祈福祭酒,伏惟尚飨。”随后,武俊孜同学与在场学子共同朗诵《为明修身诫词》:“为明基础教育,注重细节修正。细节凝华习惯,优秀伴我同行……做人堂堂正正,才是真正聪明。领悟大智大慧,为明助我成功。”
道教中大禹为水官,统摄天下水神,所以本章陪祭部分当祭祀水神。中国水神不计其数,其最传奇者可算大舜之二妃——湘水之神娥皇、女英。大舜、大禹为人间圣王,然大禹之妻女娇,垂泪望夫,成崖上之石;大舜之妻娥英,泣血寻夫,化湘水之神,无此后妃之贤,难成舜禹之圣!这里以“湘灵”为陪祭,便是向中国传统的女性精神致敬。我校原创的礼仪展示节目《九歌祠祭之湘灵》曾入选今年“青岛青少年国学春晚”,今日重新上演,于芯同学依旧舞姿婀娜,歌喉甜美;李浩老师的主持不温不火,磁力十足。“若有淑灵于湘沅兮,乘容与兮桂舟。银丝纷乱于清露兮,吹排箫兮悠悠……”故事悲而不痛,氛围哀而不伤,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第二章:墨子祀
本章之始,主持人孙一诺老师和周瑞鹏同学继续向观众普及道教的知识:战国末,燕国、齐国之方士融神仙之术、道家学说、阴阳五行说,而成“方仙道”。“方仙道”兴盛百余年,其功勋卓著的著名方士,如徐福、李少君、李少翁、公孙卿、栾大等,俱为山东人。齐国稷下学宮创自齐桓公,辉煌数百年,乃黄老之学之源头。黄老之学尊黄帝与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恭俭朴素等,为两汉思想之北斗,成文景之治之美谈。管仲、邹衍、彭蒙、田骈、尹文等名人学者为黄老之学贡献突出,他们也是山东人。“方仙道”与“黄老道”乃中国道教成形之基础,显见,山东人在其中功勋卓著。
墨家理念对道教影响不浅,墨子生于滕州,又是山东人!墨家以天下为己任,为百姓消灾解厄却不求回报,故将为国为民之大禹奉为祖师,行大禹之政。墨家弟子皆“摩顶放踵”,即留短发,穿草鞋,然为了正义,可“赴汤蹈刃,死不还踵”,即勇往直前,直面死亡而不畏惧。墨家文化是侠文化的策源,影响中国两千余年而凛然之气未减,直至民国,依旧回响不绝。几千人的同盟会之所以成为推翻清政府的重要力量?便是受到一种墨家精神的感召,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不惜生命,雪恨报仇,令官员侧目,兵丁沸血,武昌一役而隳清廷气数。民国乱世,不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曾大兴刺客之风,了断叛徒民贼,此中侠义,当科学把持。
主持人邀请孙玉强副校长再次登台,宣读《墨子祭词》:“惟圣墨子,仁爱阳刚。不满散儒,自立门墙……机械之祖,科技之光。下元敬祭,伏惟尚飨。”而后,小歌星薛佳怡和殷梦涵演唱歌曲《招魂》,作为祭奠墨子的祭歌。制礼者将电影《墨攻》中一些片段剪裁下来,连缀成新的视频,在从《墨子》一书中找到与视频内容相关的守圉之术,编入画面中做为文字注解;于小歌星演唱时,在LED屏上播放,效果尚佳。最后,主持人周瑞鹏同学与在场学子齐颂《为明义勇诫词》:“我是为明学子,当有君子之风。从小学会担当,义勇贯彻此生……见义不为无勇,大勇砥砺前行。所挟持者甚大,为明助我成功。”
近日,最令国人痛心者,莫过于金庸先生去世。故本章节以文学大侠金庸作为中国侠祖之陪祭,以此缅怀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以十五部武侠巨著,使四海华夷痴迷,为中国文化添香。有人耻笑先生作品乃通俗文学,不登大雅,然“四大名著”不是从通俗羽化为经典的吗?金庸小说以江湖解读文化秘谛,以通俗精酿文学美酒。于海内印刷过亿,于海外开智启蒙,于台湾选入课本,就连邓小平主席也是先生的“粉丝”。先生留下的十五部奇伟瑰丽的著作,其实也是十五种逸兴遄飞的人生,我们感谢先生留给我们的心灵港湾。主持人语罢,舞蹈节目《戏如尘烟》上演,制礼者以此致敬金庸先生的艺术成就!
先生弘扬道教文化,特别将全真教济世救人之德融入作品,化诸形象,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作品中,均可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全真精神”。叹如今,国人崇拜铜臭,蔑视书香;文化世家不再,群侠隐逸;金庸驾鹤西归,不可复制。《金庸祭词》有感喟:“江湖夏梦,武林情场。哭罢笑罢,一曲铿锵。驾鹤未远,侠骨留芳。华夷叩拜,伏惟尚飨。最后,制礼者安排了器乐合奏《神话》,再次向金庸先生致敬。
第三章:感恩节
本章以丰富的图片连缀成美国感恩节的前世今生,李浩和孙一诺老师以画外音的形式解读图片,介绍感恩节文化:1620年,美国的第一艘移民船“五月花”号,载着102名被欧洲教会迫害的“清教徒”横越大西洋,登陆北美洲。寒冬袭来,移民们面对生存的威胁,当地印第安人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移民狩猎、捕鱼,种植玉米、南瓜,凭借这些帮助,一部分移民活了下来,他们辛勤耕作,获得了丰收。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移民们邀请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他们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以美味的火鸡、南瓜饼等款待印第安人。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其间还有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就这样诞生了。礼仪展示导演于此处加入了刘芦莹老师编创的舞蹈《火》。为了本次演出,刘老师特地将舞蹈加精,更鲜明地展现出原生态舞蹈中那种祭祀的虔诚。孩子们的表情明显丰富了、自然了,此前,雷校长建议舞蹈教师要强化对孩子们的表情教学,此次,孩子们真的是英华外发了,舞台上,可见孩子们表情与动作和谐律动,舞蹈的表现力也因此增加了一倍。
1789年,国父华盛顿宣布感恩节是国定假日,却没有经过立法程序的认证。“南北战争”前夕,一位叫萨拉·约瑟法·黑尔的女士呼吁将感恩节“扶正”,以缓和美国南北矛盾,林肯总统受到鼓舞,再次宣布感恩节为国家节日。直到1941年,感恩节才被联邦法律通过,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最热闹的仪式要算梅西感恩节大游行了。节日当天,游行人群聚集在曼哈顿街上,浩浩荡荡地载歌载舞,欢乐前进。电视直播吸引大量观众,其火爆程度堪比中国人过年看春晚。游行队伍中往往有超过9000名表演者,以各种娱乐节目取悦大众,其中,当然有美国土生土长的啦啦操。此处加入文艺节目:我校小学部的啦啦操大明星们在舞台上热辣起舞。王增新老师指导的啦啦操,最近一路火爆,频频夺得省市大赛的一等奖,令为明人扬眉吐气。
如今,很多国人强烈抵制西方节日,而感恩节中却包容了中国元素。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我们当有开放包容的胸襟。对于一切人类美好、向善的节日,我们不妨积极接纳,只有开放包容,顺势而为,才能让文化碰撞出璀璨的花火,才能树立起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优秀的文明成果如水一般,自由流淌,不可阻遏,在这中国传统的下元节,在这崇敬水的日子,我们要重提大禹的智慧:疏导才能回报强盛,封堵只会酝酿祸灾,所谓“水官解厄”,首先要解彻的,是我们头脑中顽固的堤坝,幸福,源于对心灵的疏导,用佛家的用语说,是“释厄”,与道家的“解厄”是相通的。青岛为明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培养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几年来,我们继承大禹的智慧,探索疏导的教育,成绩斐然。今日,下元节遇上感恩节,同样的敬畏,同样的祈愿,我们让两种文化在青岛为明学校国学礼仪展示的舞台上碰撞出了激情。最后,于洋老师以一首萨克斯名曲《you raise me up》荡起一片清丽脱俗的情愫,为本次礼仪展示画上完美的句号。
国学礼仪展示,是青岛为明学校自创的一种融礼仪性、知识性、娱乐性、启迪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国学授课模式。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打造生动国学课堂,结合时代价值观念,激活古代礼仪精神。雷丽霞校长对此非常重视,建议为明国学研究中心教师深入研究文化,开发节日课程,制定展示课表,争取以后“月月有展示,次次不雷同”。欢迎您多多关注为明国学礼仪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