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清谷天 学习正当时|新区首届新高考高峰论坛语文学科研讨会纪实
3月1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届新高考高峰论坛二轮复习策略研讨会在青岛为明学校盛大召开,本次会议青岛为明学校共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五个学科分会场,来自新区教研室和区属各中学以及从全国各地远赴前来的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计500多人共襄此次盛会。
语文学科分会场会议由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安玉新主持,北京高考命题组成员、特级教师董小平主讲,区属各中学的骨干教师做二轮复习计划展示。
安玉新老师首先对所有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欢迎,接着强调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本次复习研讨会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
本次会议分成两个模块,上午由特级教师董小平做《聚焦高考考试内容》的专题讲座,下午由区属数名骨干教师做二轮复习计划展示——为期一天的会议,让广大参会者收益良多。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董老师首先高屋建瓴地从高考改革方向探讨教育改革的方向,再研读高考考试大纲,确定考试内容的变革项目,最后对2018年高考考试的趋势和命题特点做出预测,预测内容如下: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随后,董老师又通过几个创新题型,解读预测内容,所有参会者手中的笔几乎没有停顿的时候——通过董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与会老师明白,这些正是高考语文试卷要变革的方向,而这些创新题型的教法与解法,带给大家很多深思。
此外,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董老的经验让与会老师“眼前一亮,心头一热”。以前对于此类阅读,大多是采用“跟踪比对法”,而这一方法明显不适用于新型高考,董老师抓论点和论据、分析论证思路的尝试,能有效应对新题型的挑战。而根据高考样题自己出题,然后择优收集起来使用,并让学生讨论解答。这样的创新复习方法让会场响起一阵又一阵议论和激动的声音。
2018年高考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讲座最后,董老再次强调了“稳”和“新”两个角度,提醒在座教师,二轮复习务必求稳,打好基础,也需关注新题型,做到胸有成竹。
一、作文观摩课
下午第一个环节,是由来自胶南一中的潘金宝老师执教一堂二轮复习作文模式课。潘老师的课,让广大语文同行眼前一亮:作文竟然可以这样讲!
这节课潘老师主要讲解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组合式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通过切片剖析,首先理解给定的每个材料的含义,再组合成一个既定的立意。这种“切片剖析明关联,整合萃取巧立意”的审题立意方法,打破了常规作文授课方法,让广大参会考在吃惊之余,深受启发。
二、二轮复习思路
第二个环节,由开发区一中高中语文教研组做二轮复习思路的汇报交流。
他们认真研读了2018年考试大纲和2017年考试试卷,对二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做出了细致的规划,同时也为攻克某些重点题型制定的详尽的复习策略和复习方法。能过学情分析,大家普遍认为“得选择者得天下”“规范解题,正确表述”应该是二轮复习的重点;“以考代讲”“以悟代练”的具体复习措施简单行,操作性强,实用度高。多让学生做一些切合高考命题形势的习题,并将答案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答案的表述方式,避免因“得意忘言”造成的失分。这种训练方法更能让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使二轮复习卓有成效。
三、诗歌复习方法
第三个环节,由致远中学的冷冰冰老师做二轮诗歌复习方法的探讨。
诗歌阅读与鉴赏,一直是学生头疼、老师难教的老大难问题。学生中间普通存在“读不懂——做不对——得分低”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答题不规范,不理解专业术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冷冰冰老师首先分析了2013至2017年高考全国卷中所有的诗歌鉴赏题,然后确定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为重点的复习方向,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实践。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意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参照诗歌的创作背景,全面解读诗歌,规范做题。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第四个环节,由实验中学的孟岩老师做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交流。
孟老师首先介绍非连续文本的能力考查方向,接着对2018年考试的命题方向做了一定的预测,最后针对这种文本阅读的特点,给出“三步曲”的阅读策略:第一步,整体阅读;第二步,辨清材料关系,明确主题;第三步,精读选项,回扣文本,关注细节。关于非连续文本的备考,孟老师给出四条建议,其中第四条“拓展阅读视野,注重阅读积累”的建议,引发大家的热议——这种方法注重对学生的理性逻辑和感性逻辑的培养,试图让学生以正确的价值态度来解读阅读文本。
高考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但四位老师的交流探讨,让与会老师有茅塞顿开之感。优秀的复习策略,能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考试的命题意图,并会极大地激发其兴趣和成就感,让复习变得更高效、更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