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北清 扬帆起航||“希望杯”全国作文大赛总决赛 青岛为明学子誉满归来
第十四届“希望杯”全国作文大赛初赛于2017年12月拉开大幕。“希望杯”作文大赛是国家级的著名作文比赛,每年参赛人数超过50万,具有普遍的社会影响力和较高的专业权威性。2018年自主招生已经提上议程,据悉,本次作文比赛冬季决赛的成绩将获得以下高校认可:给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经过高中部老师与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初赛结果甚是喜人——共79人取得决赛资格,其中8人获得初赛一等奖,35人获得二等奖,34人获得三等奖。
2018年2月8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青岛为明学校高中部的刘璇,胡馨雨和郭云飞没有在家享受春节假期,而是和带队老师赵丹一起,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铁,与来自全国30多个省份的优秀选手同堂竞技,角逐“希望杯”全国作文大赛总决赛这一顶级赛事的至高殊荣。
初春的北方大地,冬意并未消逝,冰封的湖面,凛冽的寒风,远处繁华的城市,星星点点的人家灯火,孩子们却无心欣赏沿途美景,他们静默看书,安心备考,成为了高铁上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2月9日,经过简单的开幕式,三位同学便投入到紧张的赛前培训。本次大赛邀请的评委专家有: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作文研究课题组总负责人毛继东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高考阅卷组负责人漆永祥教授;北京101中学副校长、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学科编委会主任顾振彪教授;衡水中学教科室主任信金焕老师;以及北大优秀学子刘强先生。
“得语文者得天下”。在各大高校日益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被看作是语文素养的重要表现方面。各位教授、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立意深远,毛继东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提出的“写真事,表真情”的写作希望和要求令人深受启发;漆永祥教授的讲座实用高效,用阅卷经验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技巧,规避低分雷区;程翔老师的讲座慷慨激昂,运用现场点评作文的形式和同学们互动,共同发现应试作文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培训讲座从上午八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同学们不言辛苦,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一天的培训下来,获益匪浅。他们刻苦求学的精神,不禁让我们由衷的感到欣慰和骄傲。
2月10日,作文决赛正式开始。比赛形式为现场作文,题目给出以“选择”为主题的故事,选手们阅读完题目后,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和成长经历,通过纸笔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时而静心沉思,时而挥毫疾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一篇篇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情感真实的优秀作品。本次比赛活动聘请了文学界资深老师和专家担任评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奖。
2月10日下午,在组委会的组织下,全体参赛选手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家参观了《“一带一路”人类文明》、《张大千艺术展》、《友好往来 历史见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展》3个展厅,分别从地域风光、丝绸之路、外交活动等方面感受“一带一路”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在张大千先生的绘画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对敦煌艺术继承和发扬和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在外交活动受赠礼品展中,我们看到了新中国60余年辉煌的外交成就。通过参观,同学们对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坚定了大家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2月11日,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经过大会评审连夜批阅,本次全国作文大赛决赛的一、二、三等奖得主最终敲定。我校虽然参赛人数不多,但满载而归,取得了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的好成绩!刘璇同学的《选与择》,一举夺魁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郭云飞同学的《失败的开始》和胡馨雨同学的《成功需挑战》获得了三等奖。一等奖获得者的信息资料将被提交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八所院校作为高考录取参考。获奖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校园小作家”的称号,入选“全国小作家种子工程”,配备专人完善并推出作品。
为期三天的大赛转眼间就结束了。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开阔了眼界,长进了知识,结交了朋友,收获了荣誉。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叩响了通往清华、北大这样梦想中的大学的大门。追逐梦想的号叫已经吹响,为明学子在逐梦的路上,踏浪前行,扬帆远航!
祝愿为梦想拼搏努力的为明学子前程似锦!祝愿青岛为明学校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