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明学校教师发展学校】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又是一年期末,转眼我在青岛为明已经走过了一又二分之一的春秋。时间不长,但成长很多,也深知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其实,我并非是擅长讲故事的人,虽然在生活中我给家人讲了太多太多的故事。还记得刚来学校的那个十一假期,在回家的路上,沙哑着嗓子手舞足蹈地跟爸妈讲了一路故事,我妈跟我爸说“我怎么不知道咱们闺女还这么能说呀?”直到现在,我跟即将成为我老公的男朋友每晚的电话,每周的见面,都是我在说,他在听。有一次他突然忍不住说“我记得你之前都没这么多话的呀。”我白了他一眼,“哈哈哈,我们这个行业比你们有意思吧,我们可是每天都有故事的人,嫉妒羡慕恨吧?”
选择成为老师,虽然并不像外人看起来那样的清闲、轻松、轻快,但是我却一直很坚定,因为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职业了。我也想不到哪些职业会收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赞词,看,孩子们净瞎说些大实话!我一说肚子疼就送到办公室两包“老姜红糖”,汗,这孩子们懂得也真多;老远看见就“范姐”“范爷”的叫甚至叫“妈妈”,喂,我不要面子的吗?人家明明才18岁,好吗?……当然肯定也会有孩子不努力不认真时,那种恨铁不成钢,但好在我这个学期记性不好,都忘了,脑海里留下的都是那些开心、快乐、感动和成长。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主人公分别是601和602的两个孩子,一女孩,一男孩。想了好久,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不能偏了。
女孩,我们叫她“佳佳”吧。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舞蹈功底超级棒的女孩儿,哪儿都好,唯一就是数学的思维实在是有些“脱线”。还记得刚开始那一两天分不清孩子们谁是谁的时候,她每次都会半责怪半玩笑并且义正言辞地告诉我“老师,我叫佳佳!”好有性格的一个孩子,这是我对于她最初的印象。后来越来越熟悉,这孩子上课经常就神游四海去了,让她回答问题,她一脸“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的茫然。但是看她作业完成的情况却是让我有些意外的“还不错”,难道这孩子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上课不用听讲也可以考得很好的孩子”?所以第一个月对于这个孩子,我基本上采取了“按兵不动”的对策。后来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我发现可能是我高估了这个孩子,她刚及格的分数也让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线索遗漏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做侦探的)。所以我开始很注重她每次的作业,终于在一次周末作业批改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猫腻”:有一直接写得数的计算题,共9道小题,所有题目的答案都在里面,但就是没对上题,怎么看都是把每一行的答案抄到了每一列里面。我透过我敏锐的职业警觉性,立马意识到了这作业不是自己做的。但是毕竟没有确切的证据,我也不能直接把人家孩子叫过来就说人家抄作业吧?思前想后,灵机一动,我可以把题目抄下来让这孩子再做一遍呀。利用课间时间,我把佳佳叫到了办公室,以加强她的计算能力为由,让她把那9道小题又做了一遍。批改完之后发现有几道题她根本不会做,所以我把她两次做的题目摆在了一起给她看。我看到这孩子当时脸都红了,我只说了这样的话“佳佳,你可以给我一个解释,也可以保持沉默,但如果你没有解释,老师希望你记住你今天的沉默,老师也相信你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你要记住,以后在学习上遇到任何问题,你都可以第一时间过来找老师。”我看到了湿润的眼眶下那坚定的眼神。当天,在两个班的私下调查中得知好多孩子的周末作业都借助了手机上下载好的“小猿搜题”等APP完成的。我也一下子明白了有些孩子考试的成绩与平时作业很不相符的原因所在。在那一天的课堂上,我在两个班都采取了“敲山震虎”的方法,明确的告诉所有孩子们用手机搜题做题的学习习惯是会减少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自我思考和探索,这样也会极大的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并且在课下跟两个班的家长沟通,严令禁止孩子们在家做作业的时候将手机带在身边,请家长们对孩子予以必要的监督。我并没有在课上点名批评,但是所有相关的孩子我都在私下跟他们进行了谈话,相信那天之后孩子们中间也都流传开了“数学老师好像名侦探”。对于佳佳而言,自那以后她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也不知道是那天对她说的话让她进行了反思,还是在课堂上给她保留了面子让她感动,又或是私下关心她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让她得到了鼓舞,总之她开始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每次作业遇到不会的都会标注出来,时不时的就往我办公室跑,把自己不懂的都问明白了……到期中考试、第二次月考她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开始迈进70多分的行列,有趋近80分之势。她的进步我看在眼里,也在课堂、家长会上对她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她学习数学的劲头越来越足。其实不管最后期末考试的成绩如何,对于佳佳而言,这学期她在数学的学习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不愿意学,到有兴趣学,再到有了学习的态度、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于她而言是最宝贵的。佳佳说,她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演员;我告诉她,老师期待着跟你要签名的那一天,你一定能行!
再说说2班的那个男孩,“小韦”。刚认识这孩子的时候感觉这孩子超有礼貌,每次见到都会90度鞠躬喊“老师好”;在课上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自习课上会认真完成作业;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但也没发现有什么过人之处,看起来像“中庸”之辈。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试这孩子都是以一两分之差遗憾未过90分。私底下我也跟他聊过,他需要在数学的学习上再多一点的细致和认真,但总是感觉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而小韦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变得爱说话,我竟然一直觉得他是个木讷的孩子;开始变得有些小调皮,甚至会有些小恶作剧,我不敢相信这是一开始我觉得中规中矩的那个孩子。但是这一年来学习了心理咨询师的课程,对孩子的心理也略有一些研究,所以好多时候总会有一些小敏锐:直觉告诉我这孩子的心理状态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一次午休起床后,去办公室的途中碰到了小韦,看到了他跟班里的小徐和小皓在一起玩闹,很是亲密无间。我突然间明白了些什么。接着又观察了几天,发现小韦有很刻意的去模仿小徐的一些言行举止。小徐是个外表很帅气的男孩,在12岁左右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眼里,这种颜值高同时“痞坏痞坏”的男孩子是最能够吸引她们的存在了。“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开始步入青春期的他们,谁都想着可以吸引更多的异性的眼光,这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小韦寻找了一个“榜样”——小徐。我也知道这样的事情需要给小韦一些正向的引导,但是一直苦于没有契机。但好在小徐的言行举止虽不是一个好的榜样,但这孩子数学学得非常好,并引以为傲;所以小韦也沉浸于数学的学习中,无法自拔。在12月份的月考中,小韦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数学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捧着试卷就跑来办公室找我。我向他表示了祝贺,也再一次肯定了他那一段时间在数学学习上的努力。我也在刹那间意识到了我在等待的那个契机刚好到来,所以就继续对他说“小韦,这次考试的数学成绩的确很让人惊喜,但老师发现你最近上课自习有些爱接话茬了,还有些小闹腾了,这样的行为习惯是会影响到你后续的学习的。而且老师想跟你说,不管在你看来小徐多么受欢迎,但老师一直都觉得像你这样懂礼貌、又认真又努力、踏实又有才华的男孩子才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大家也都会对你更加的刮目相看。你并不需要模仿任何人,老师觉得你才应该是班里那个最具正能量的男孩子。加油!”我仿佛感受到了小韦内心的触动,从他那慢慢湿润的眼睛中我可以看到。现在的小韦,满满的正能量:学习的劲头越加强劲,课上有同学乱讲话不认真听讲,他总会站出来提醒;他也不再跟小徐学习“痞帅痞帅”的行为作风,他开始很积极向上的做更好的自己。对了,他总是喊我“范姐”;有一次他很认真的问我“范姐,我能认你作干姐姐吗?”“我亲妹妹会吃醋的”,我残忍地拒绝。但是他依然还是喊我“范姐”。好吧,你开心就好,范姐相信你定可以成长为更加出色的男子汉!
我是一个从小到大都有故事的女同学,现在又变成了一位有着各种各样教育故事的人民教师。可能是因为太喜欢孩子的缘故吧,好多时候喜欢去引导、帮助、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这学期选择了让自己稍微慢下来,也是希望可以静下心来让自己有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希望更好的自己可以给孩子们更好的影响。感谢孩子们让我一直拥有18岁的年轻心态,感谢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和幸福。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以幽幽之书香养己,用拳拳之爱心育人。
——初中部教师 范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