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十年,这里有一所好学校】青岛为明学校校庆周系列活动专题⑩:非遗课程走进校园 文化传承为明有为
非遗课程走进校园 文化传承为明有为。在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的支持下,青岛为明学校蒋非遗课程引进校园,每周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校指导并教授“剪纸”、“木版年画”、“扑灰年画”、“黑陶”、“泥叫虎”等非遗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0月23日,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组织进行了“非遗校园”展示体验活动,此次活动作为建校十周年的特别献礼,吸引了众多师生及来宾的热情参与。这不仅是对学校在非遗项目教学上丰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是“福韵万千——高密剪纸艺术展”。在高密市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来自高密的50余幅剪纸,以“福”为创作主题,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栩栩如生,图案细腻、线条流畅,直观呈现了中国传统“福”字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密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彰显了学校对非遗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非遗长廊
除了剪纸艺术展,小学部还展出了一年来师生在剪纸、木版年画、扑灰年画、黑陶、泥叫虎等非遗项目上的创作成果。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师生们的艺术才华,更展示了他们在非遗技艺学习上的扎实功底和深厚兴趣,为学校的十周年庆典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非遗体验展区
在当天的展示体验活动中,剪纸、木版年画、扑灰年画、黑陶、泥叫虎等传统非遗项目悉数登场,让师生们大饱眼福。此外,还有半印半画年华、草木染、面塑、柳编等鲜为人知的非遗项目也亮相现场,为活动增添了更多元化的色彩,也让师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剪纸体验区
在剪纸体验区,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拿起剪刀和纸,小心翼翼地剪出各种图案。在木版年画和扑灰年画体验区,师生们则通过刷墨、拓印等步骤,亲身感受传统年画的制作过程。黑陶和泥叫虎的制作则更考验师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在泥土的揉捏和塑造中,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
颁发聘书
作为活动的一部分,10月24日上午,在“教育可以更精彩 学生可以更优秀”主题论坛上,雷丽霞校长亲自向高密剪纸、木版年画、扑灰年画、黑陶、高密泥塑等五位非遗传承人颁发了聘书。这不仅是对非遗传承人的尊重和认可,也是青岛为明学校对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承诺。
此次“非遗校园”展示体验活动,不仅是青岛为明学校“非遗进校园”课程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建校十周年的特别献礼。通过活动,不仅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学校表示,将继续深化“非遗进校园”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