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明学校初中部第十五周国旗下讲话(2015-2016学年下学期)
夏日的时光越来越长,阳光的温度越来越高,端午的气息越来越浓。端午节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
屈原就生活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狼烟四起的时代里,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高尚的节操。即使最后跳入汨罗江,但他那赤诚的爱国之心留在了人们心中,传统美食粽子也因此流传千古。滔滔汨罗水,悠悠数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爱国热情却已化成一座丰碑,牢牢地竖立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就是那样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是屈原那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所指的民魂是什么呢?就是“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精神。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自己的国家。 真正的爱党和爱国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漂亮的言辞中,作为为明学子,作为为明学子,又该怎样去做呢?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远去足音凝重,再创辉煌更撼心!”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继续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就该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用知识加汗水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是自己强大起来,将来有所作为,报效祖国。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今天,站在为明的六月的国旗下,我们庄严的承诺,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是具有世界眼光和爱国情怀的为明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