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明学校樊兆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专题活动
专家名师齐助力,高效课堂乐中学
什么是有效课堂?什么是高效课堂?简而言之,就是一节课40分钟下来,学生应该是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悟,并能体现双主(主动、主体)、双积(积极、积累)、双得(学得、习得)、双效(有效、高效)。
青岛为明学校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前提下,努力帮助学生实现高分数、高效率、高参与,从每一堂课入手,探究如何让高效课堂帮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我们从请进来和走出去这两个渠道,优化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本学期,黄岛区教体局教育发展中心孟兆山主任和他的名师团队,受邀走进了青岛为明学校各学科老师的课堂。
担任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是青岛市教学能手樊兆宽老师。上两个周,樊老师走进了我们语文教师的每人一堂研究课课堂。在第一轮研究课中,四年级管晓艳老师教授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她抓住主要线索,指导学生给文中人物从强到弱小排序,直接进入课文理解。再通过内容复述,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三年级李白玉老师的《荷花》,整堂课渗透着美的元素,美图,美读,再加上散文《荷塘》的拓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景美、文美、意境美与朗读之美。一年级杨蕙菱老师一堂《乌鸦喝水》,通过生动的科学小试验,让孩子们真心地佩服小乌鸦的聪明与智慧。课堂的写字指导,体现了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重视。
在第二轮研究课中,二年级曲秋老师带来一堂《绘本写话》,引领低年级写话教学新方向,指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孩子们对写话有兴趣。张维桐老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立足于文本,抓牢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从读正确、读流利、到有感情读,让课堂的朗读有更加精细的指导和要求。五年级侯天友老师的《爱如茉莉》,从探寻思考,到感受事件,再到明白真爱,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剖析、感悟与识别,重视了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指导,最后加入《城南旧事》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
每次听完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樊兆宽老师都对老师们的课进行一一地点评指导。在点评中,樊老师多次提出一定以课标为主导,让老师们多在设计课上动心思、下功夫,课程标准之内的要求,加大指导与训练力度,非标准的目标要尽量减化。教学目标要精,教学过程要简,做到一课一得。少解读,重感悟,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樊老师说:“三十个学生就会有三十种感悟,教师解读出来,就只剩下一种感悟了。”在课堂学习中,还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和不断强化,包括朗读的习惯、概括的习惯、自信表达的习惯、读写圈画的习惯,以及正确使用普通话的习惯。通过名师的点拨指导,我们更深地领悟到了,其实语文教学的真谛,就是一句话:朗读朗读再朗读,背诵背诵再背诵,积累积累再积累!
通过两次研讨活动,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感受颇多,收获满满。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为青岛为明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愿我们的语文课堂都能变成高效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幸福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