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明学校初中部散学典礼暨“小升初”国学毕业礼散记
2015年7月3日,青岛为明学校以学部为单位,成功举行了两场“做最好的自己”期末综合展示活动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散学典礼。初中部的展示活动被安排在下午,其中亮点频频,如节日美丽的焰火般赏心悦目,为整个学期的华丽诗篇画上圆满的句点。
(一) “零基础”的和谐之音
展示活动的首个环节是初中部管乐团的演奏。
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同学们此时都容貌庄重的坐在舞台上,手捧各自的乐器,就像捧着高雅的信念。难怪孔子要推广礼乐教化,演奏就是一种礼仪,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被一种的庄严氛围包裹住,于是,心灵的净化,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开始了。音乐就是一种修养,孩子们演奏出美妙的音符,感受创造美的快感,音乐就像新鲜的空气,充盈于心灵的每个角落,赶走污浊,种下高贵。《荀子》中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为明提倡的“音乐滋养”,不就是一种“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令心灵归正的“君子之学”吗?
听,还真是那么回事!虽说曲调简单,但长笛之声悠扬,黑管之音稳重,萨克斯之调深沉;各种乐音组合起来,也和谐悦耳,令人感动。你知道吗?本学期之初,这些孩子中的绝大多数还是“零基础”,仅仅通过三个月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演奏简单的曲目,还能形成美妙的交响,不能不让人敬佩。为明奉行“班班有特色、人人有选修、个个有特长”的独特理念,学校设置了艺体普及课程,使孩子们从艺术、体育特长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喜悦、乐趣,提高他们的艺体修养。本次成功的演出,无疑是为明艺体普及课程的一个里程碑。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为明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打造其综合素质,这便是为明学校的教育宗旨 “为孩子一生负责”的一个关键环节。庄子认为世间最美的声音是天籁之音,即自然界所有声音的交响,是的,交响,是最完美的存在形式——个体美丽,整体和谐。和谐体现于自然界,是“万物并行而不相害”;表现在人间,乃“道并行而不相悖”;呈现于个体的人呢?当然是综合素质——诸多修养形成的和谐交响,故为明之道,天人合一。
(二) “多元化”的特色之教
青岛为明学校设置了丰富的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装备了专业的陶艺教室、钢琴教室、高尔夫功能、跆拳道教室、舞蹈教室、打击乐教室、蒙氏数学教室、感统训练功能教室等,丰富的校本课程为的就是实现教育的多元化。
如今网络俗语盛行,规范语言受到很大的挑战;电子传播泛滥,言语交流受到一定影响。为此,为明开设了校本课程“语言艺术”,通过课程,让学生感受母语的独特魅力,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普及规范的汉语语音、语法。相声《好好说话》和双簧节目,便是“语言艺术课”的成果展示,经过语言艺术李老师的调教,表演者言语流畅,幽默风趣,引发台下阵阵笑语。
刘芦莹老师将电视剧《甄嬛传》中的《水袖舞》搬上了舞台,参演的同学长舒广袖,舞姿曼妙,彰显出女性的阴柔之美。
不仅是“校本课程”,语文课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将实践拓展到教室之外。王翰老师为孩子编写并排练了校园剧《音乐伴课》,“小才子”张家栋和薛博元灵气四溢,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自始至终,全场笑声不断。
作为国际部的特色,英语剧《项链》也可圈可点,指导老师李云柏精益求精,从表演、发音、礼仪等方面严格排练学生,于是,青岛为明学校第一出英语戏剧就这样健健康康地诞生了。
今日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很多家长不吃五十天催生的鸡,拒绝化学药水发泡的豆芽,却顽固地迷不合常理的单纯高分数。一颗翠绿的小苗破土而出,是多种养分滋润的结果,为孩子一生负责,就要为他们调配科学的教育食谱,只有长期均衡地摄入多元化的营养,才能塑造孩子们健康的身心。成长是个过程,我们遵循成长的周期性和多元化特征,绝不一味迎合家长,而揠苗助长或使用“转基因”。“高分数”只有植根于“高素质”和“高品位”的沃野之中才有生命力。
展示活动现场,编导老师张崴见缝插针,请侯天友老师为同学们点评“简快作文”,请王老师为孩子们推荐暑期读书单;委托于德玲、薛崇振等老师为优秀学生、干部颁奖。现场还进行了“我是为明代言人”授旗仪式,寄望学子暑期执旗文明出行,将为明精神传遍大江南北,散播世界各地。
(三) “高大上”的毕业之礼
为完善“多元化”的科学教育体系,除了艺体普及课程之外,学校还设有国学启蒙课程、81个好习惯系列培养课程、中学生人生规划课程以及外教口语课程等。“小升初”班的国学毕业典礼便是国学启蒙课的成果汇报,也是本次展示活动中的绝对亮点。
赵一诺同学献唱一首《礼仪之邦》,拉开典礼的序幕。典礼仿照古代典礼规则,全程由礼官主持,王翰老师身着古代礼官服装轩昂上台,伴着高雅清幽的编钟古乐,宣读《礼官致辞》:
逢吉日兮辰良,芳菲菲兮满堂。非晚阁兮神秀,廿灵童兮慧朗。
喜为明兮发轫,道红日兮大光。感期年兮有成,作仪礼兮庆觞。
典小初兮竣业,执嘉礼兮欣祥。疏缓节兮安歌,颂锦程兮弥彰。
其实,古代并没有专门的毕业典礼,为了做出既符合传统礼仪,又彰显为明本色的毕业礼,主创教师查阅了《礼记》、《童子礼》等多种典籍,浸渍于历朝礼仪之中,悉心斟酌、筛选、连缀,终于煨制出这别具特色的“礼仪大餐”。
随着礼官一声导引,“小升初”班20个同学身着古代服饰,伴着《秦王破阵乐》雄浑的旋律,乂手、鱼贯而至。此前,教师将“道、德、仁、义、礼”等20个国学关键词逐条浓缩成四、五十字的文言;通过国学启蒙课,向同学们做了详细讲解后,让每个同学选择一条,在典礼上诵读。此时此刻,伴着《渔樵问答》清幽的古琴韵调,孩子们逐一将所代言的国学理念铿锵吟诵出来,其声如美玉玱玱,琅琅悦耳;与古乐交相辉映,其高雅情境,令全场肃然。
王心怡同学自编的一段“勺舞”优美简洁,她邀宗钰同学同台曼舞,而后,一起向走上舞台的雷丽霞校长、韩文校长和郭长华主任行敬酒礼。斯时,背景音乐高雅脱俗,竽笙合奏,钟鼓齐鸣;传统酒具古色古香,饕餮醒目,爵器流光。礼官助学子唱喏:“一敬贤者!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二敬长者,长者顺而敬之,惠而爱之。三敬恩师,恩师尊而敬之,德而爱之。”敬酒礼行毕,领导们为学生颁发由初中部为孩子们专门订制的竹简毕业证书,学子皆恭敬然,“两手奉长者之手而受之”。
授证书之后,雷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即兴演讲。首先,她高度赞扬初中部的毕业典礼有内容,有新意;接着,以一个教育专家高屋建瓴的视角,阐述了为明核心教育理念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深远意义。最后,雷校长号召教学部门继续深入研究、推广“国学启蒙课程”,以塑造学生的中国灵魂,完善其崇礼仰仁的传统美德。
毕业生宋歌登台,演唱了一首古意纵横的歌曲《雅乐寻踪》,与先前赵一诺同学所唱的《礼仪之邦》遥相辉映,为典礼点化了“礼乐教化”的深刻寓意。典礼最后环节,是由班主任董萌萌老师领读由王翰老师撰写的《“小升初”毕业生诫词》:“……虽曰非晚,莫负年轻。少年有志,鼎定日中。忆昔黄口,懵懂顽童。有缘教诲,竣业为明。”
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令在场观众无不震撼,家长们纷纷表示:如此“高大上”的策划令人耳目一新,感谢青岛为明学校为孩子奉献了如此精彩的毕业典礼,给他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