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国际素养培育项目教师培训系列报道(一):哈佛思维模式助力提升国际素养
3月17号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戴维先生来到青岛为明学校,与小学部哈佛班全体老师一起探讨在课堂上如何运用哈佛思维方法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国际素养。
首先,哈佛部全体老师观看贵阳学校老师的一节英语案例课,从案例课中考虑如何运用哈佛思维。老师们分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结合自己的课堂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接着在戴维老师的指导下,哈佛部老师们根据学科分为不同的小组,选取课本中的一个单元,老师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一节哈佛思维课。
戴维先生还深入哈佛班数学课堂,进行了听评课。
针对王琳老师在四年级教授的《平均数》一课,戴维先生对其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渗透的哈佛思维模式予以了认可。并对本学期新加入的哈佛思维方式“联系、拓展、挑战”与教师进行了交流,探讨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国际素养的拓展。与此同时,戴维先生还了解了上学期王老师教授的《条形统计图》一课的后续实践活动,在听到同学们利用寒假时间统计自己所在城市每天的天气,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时,他十分高兴,认为这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影响。
戴维先生在哈佛202班听取薛梦娇老师教授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后,与薛老师交流了授课中的亮点以及思考。薛老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动手发现收据的整理方法,给学生创造出更大的发挥空间。戴维先生也提议可以将本课与冬奥会相联系,这也能更好地突出为明“让世界变成我们的校园”的宗旨。
戴维在哈佛部门语文组听了张维桐和陈少芳两位老师的课。陈少芳老师讲课的题目是《木兰从军》,在课堂中应用了“看到、想到、想知道”的哈佛思维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张维桐老师讲课的题目是《人类的老师》,在课堂中应用了“看到、想到、想知道”和“三个为什么”两种哈佛思维模式,孩子们积极探索引发深思。课下戴维老师和两位老师就课堂内容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老师们受益匪浅。孩子们对戴维的到来也表示出强烈的兴趣,课下热情地和戴维交流学习内容。
此次哈佛思维展示课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形式,而且拓展了孩子们国际素养。对老师来说不仅是一次小小的挑战,也是一次珍贵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让学生熟练运用哈佛思维训练方法,我们矢志不移、一以贯之、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