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效率||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语文研讨活动进行中
语文是一缕情怀,在我们的心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语文是一方风景,在我们的胸中:
山水田园皆有情,金戈铁马亦风流。
语文是一种岁月,在我们的眼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近期,为了聚焦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效率,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在特级教师李凤君主任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以“聚焦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效率”为主题的语文研讨活动。人人出展示课,人人参与评课,活动中,老师们精心备课,认真反思,积极研讨,获益匪浅。
贾若军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课堂由诗人眼中的夏天导入,再通过学生眼里的夏天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阅读让学生讨论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写作方法。后两自然段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学生们在本堂课上不仅积累了关于夏天和关于时间的古诗词和名句,也学习了围绕中心写文章的写作方法。
王荫玲老师的《麻雀》一课,本课为习作单元的第一课,承载的任务就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王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明确。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借助故事角色关系再次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聚焦角色特点,通过猎狗的进攻与退缩的侧面描写突显主角老麻雀的无畏。
陈少芳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是《西门豹治邺》一课,全文采用“教-扶-放”的教学策略,一课一得,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的语句理解课文的方法。尤其在复述课文环节,打破学生畏难心理,分小组讨论后再接龙分享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只见团结合作的学习意识。
李若阁老师执教的《司马光》一课,同样生动有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李老师采用了两大法宝学习本课,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效果。
吕晨萌《雾在哪里》一课,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以读为本,重在说话训练,鼓励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借助语境,将识字与阅读融为一体,学生乐于学乐于思,课堂趣味横生。
张晓鸥老师的《日月潭》一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以读代讲,在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同学们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运用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们更形象地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叫日月潭,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同时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
单晓蕾老师教授的一年级《d t n l》一课先利用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看图片的特点,由图片导入新学拼音的形状,并每个拼音给予一个记忆口诀。游戏中学习也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学习和复习和课堂休息时都用了游戏的方法,课堂中的“摸人”游戏既让学生们得到了课堂休息又让他们复习了上节课所学“m”的拼读。
语文组的3+2评课模式同样是一个亮点,每位老师按照3条亮点和2条建议或不足的模式进行评课。在评课交流中,老师们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取长补短,为提升课堂效率一同进步,一同前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立足常态,研磨思辨,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语文组将进一步发挥集体合作优势,深化研讨,教研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历练提升,进一步细化教学细节,加强课堂落实, “用激情演绎精彩、用专业提炼内涵、用细节撬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