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开笔 厚重大气 追求卓越 九九归一||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成功举办国学开笔礼活动
金秋九月,走过九年的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成功举办了第十个学年的国学开笔礼。九年来,在全国教育名家雷丽霞校长的引领下,青岛为明学校坚持“为每个孩子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对孩子一生负责”,用心做教育,用心培养好每一个孩子。小学部以“卓越小学,六年影响一生”的理念,坚持打造出名副其实的精品教育,并在追求卓越小学的征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开笔礼的“序幕”,名为“青岛为明《九张机》”。“九张机”是北宋时出现的词牌名称,词的体制较大,是由九首独立的小令连缀而成的组曲。值此小学部第十个学年开学之际,学校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王翰主任严格依照原词格律创作了新的《九张机》,以此向学校走过的九年历程致敬。

九张机。青山高耸入云霓,万人景仰君如玉。初心热烈,辉煌足迹,南北复东西。
九首小令立象尽意,从建校岛城、素质教育、分数提升、品位培养、行为习惯、弘扬传统、课程改革、家校合作、民办名校九个方面,展示了青岛为明学校九年来的斐然成绩,并寄望再创新辉煌。
第一章
燃烛正身
为明教育源自北大,得教化之本,二十余年人间传灯,驰名大江南北;青岛为明学校领风气之先,九年以来播撒光明,领跑民办教育。为了突出“为明”这一深远的寓意,开笔礼特意设置了“燃烛”环节,并将其放在首章。
“童子聪灵,入学破蒙。表明心意,燃烛为(wéi)明!”由关勇、崔赢丹两位老师客串的礼官,呼唤四位童子登台“明烛以明志”,逐个“点亮”四支电子蜡烛。“一破蒙昧,是非分明;二破自私,仁爱贤明;三破保守,万事聪明。四破惰怠,前途光明”——礼官在燃烛时深情吟读的颂词,强化了礼仪的庄重氛围。而后,小学部花琳琳老师受邀为学子正衣冠;其间,根据南宋理学家朱熹《蒙童须知》中的字句改编成的韵语同样精彩——“人前不可宽慢,否则为人轻漫。冠发衣服鞋袜,常令整齐端严……所居一屋不扫,难扫天下异端。学子一容不理,何以理顺人间。”最后,礼官引领全场同学高诵《礼记》中的名句:“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击鼓授书
上古时期的教育具有浓厚的军事体育色彩,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夏朝,称为“序”,是专门训练射箭的地方;那时所说的“教师”和现在的意义不同,“教”指军事训练;“师”指军事长官,如今,新生入学军训,依稀保持着上古的传统。第二章开始,礼官率领童子在隆隆的鼓声中昂扬登台,击鼓是古代军队召集士兵,学校聚拢学生的方式,由于积极向上,“入学击鼓”就被一代代保留下来,成为重要的教育礼仪。





· 礼圣拜亲
“五弦声声,雅意融融。感念圣贤,滋育心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孔孟之道,教化为明!”伴着礼官的铿然吟诵,小学部孙校长受邀登台,带领学子向大成至圣先师行礼。“一行礼!仁德之道,和谐天人;再行礼!圣师之道,一贯古今;三行礼!孝悌之道,齐家修身!” 礼拜孔圣完毕,台中央摆了太师椅,孙校长端坐其上,领受童子的拜师之礼。“一行礼,传道修德,诲人不倦;再行礼,授业解惑,学而不厌;三行礼,感念师恩,自强不息!”









· 净心启智
章节开始,花琳琳老师再次受邀登台,为学子行“净手礼”。中国文化十分崇敬“水的智慧”,水是无私的,总以污染自己,成就他人的干净;水是聪明的,能以状态变换,升华自我的纯洁。水的智慧,便是儒家积极入世和道家的超越自我的智慧,千年来被历朝历代的开笔礼所珍视。“一净恶丑,善美长存;二净虚假,真纯长附;三净骄奢,简古长依;四净浮夸,诚实长在。”礼官之声琤琮,学子之色恭敬,教师之容温婉,配以《阳春白雪》淅淅沥沥,如融水击玉的优雅乐音,令“净手礼”陡然增色,韵味层出。











· 开笔宣誓
本章之始,孙校长与学生家长崔梦娜女士受邀上台,共同宣读《青岛为明学校家校合作宣言》:“家国兴旺,教育为纲。家校合作,大计赓扬。家校宣言:学生至上,克诚克谐,不辞风霜。加强交流,顺其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