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警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项目式学习感悟 优质503班 精英组
2019年年底,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从武汉爆发,虽然该病毒的传染源目前还未真正找到,但在疫情集中暴发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病毒溯源的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此次疫情的暴发与野生动物高度相关。为了进一步帮助公众了解捕食野生动物的危害,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学校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课题展开了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了解大家对于野生动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发现在捕食野生动物这一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我们设计了“关于禁食野生动物”的调查问卷。
这个问卷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食用野生动物这种行为与地域、年龄、受教育程度、所在地的饮食文化、自然环境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为了使问卷更具科学性,我们在设计问卷之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为了提高资料的查阅效率,我们在小组内进行了分工,由闫淇栋查阅最易被捕杀的野生动物及其原因及各地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文化,由张羽查阅各类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由邹玺诺查阅由于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生存的影响。
经过1个周末的准备,当大家互相分享查阅到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时,同学们一方面感叹于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所造成的毁灭性影响,也了解了天花、埃博拉、SRAS、禽流感等夺走无数人生命的病毒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成为了同学们最坚定不移的想法,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事实、接受这一观点,成为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首先,我们设计了《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问卷》,从什么是野生动物、为什么不能捕杀野生动物、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等几个方面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利用“问卷星”工具将这个问卷发放给了身边的同学、家长以及他们的朋友们。
问卷回收以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
1.人们都知道食用野生动物有一定的风险,但在有机会试吃野生动物时,很多人还是选择了“视情况而定”;
2.人们对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情况知之甚少,知识上存在很多盲区;
3.人们不关心也不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4.人们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野生动物,但在遇到“不知名动物”时却不知道如何处置。
总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人都对“应当保护野生动物”这一观点持支持态度,但却由于知识的欠缺,无法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为此,我们根据调查问卷反映中的共性问题,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了“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讲座PPT,并准备了讲稿,向全班同学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好评。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发现要解决一个全新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只要我们认真的坐下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了解这个问题的基本概念、发生背景、问题表现,就能逐渐发现这个问题的影响因素、产生原因和发生机制,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要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仅仅靠自己是不够的,必须要和同学们团结协作才能克服困难,激发思想的火花,找到做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倾听、包容。
总之,这一次的项目式学习,不但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