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7项学科获一等奖!青岛为明学校在新区学科命题大赛中获佳绩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命题水平的提高,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青岛为明学校注重教师命题水平的研究与提高,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一致的研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新区2023年学科命题大赛中,青岛为明学校教师再创佳绩,小、初、高三个学部有7个学科获一等奖!15个学科获二等奖!
01.
小学篇
01
数学学科获一等奖
小学部数学学科命题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发挥情境设计育人功能。从学生已知的社会生活、科学和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等方面入手,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加工特点的素材,注重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体现国家近期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智慧,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选取能引发共鸣的家乡主题,自然而然生成的合理问题增强了学生认识真实世界、 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坚持素养立意,综合考察能力。命题关注数学本质,关注通性通法,综合考察“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通过操作、制作、设计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所命题目可以釆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集中+分散"等灵活方式进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模型意识。
02.
初中篇
02
语文学科获一等奖
曾芳老师和万建民、张晓、孙晓宇老师的参赛团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依托于新课标和新教材,从文本的原创删改、情境的设置、问题选项的设计、表述的规范严谨等方面,按照新课标要求,对提交的原创命题进行了精心设计。
在本次命题大赛中,老师们获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充分锻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好把握试题难易程度,学习真题语言表述精炼的特点,以学情为基础,充分运用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不断命出考察个人素质的好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03
数学学科获一等奖
数学组王国华、王莹、姜珅、梁瑞丽四位老师在2023年命题大赛中,荣获西海岸新区义务教育学科命题大赛一等奖,并被区教科院推荐参加青岛市级竞赛。四位老师潜心钻研业务,在注重考查基础能力的前提下,融入生活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的真谛。老师们巧妙构思每一个题目,力求数据合理、逻辑思维严密,每一问之间层层递进,既考查了学科内容,又充分体现了以培养数学学科素养为主旨的命题意图。
04
历史学科获一等奖
历史团队在本次命题大赛中,以新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对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命题。试题命制过程按照“无情景不命题”的理念,严谨规划试题结构,做到结构合理,精心选材,明确考点。注重通过整体性、结构性任务驱动、思考探究提高历史核心素养。试题以宏观立意、整体设计点面结合,形式创新,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各个设问之间存在进阶性的内在联系。让历史试题饱含温度、历史视野、人文情怀。试题命制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带给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启发和思考,让大家对于试题命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大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实效性。
03.
高中篇
05
语文学科获一等奖
作品以人民日报评论“让古籍在保护利用中重焕光彩”为试题情境,讲述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籍保护不易,要想传承优秀文化,需要做好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工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引导考生从中获得对当代文化的思考。试题设计典型任务考查学生的知识获取、阅读理解、逻辑思维发展等能力,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内容,能提炼文本关键词、重点句,把握文本核心内容。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06
英语学科获一等奖
张春玲、陈欣、崔丹丹、郭晓菲组获一等奖第一名。作品以“明确高考方向、素养落地原创”为宗旨,包括一篇阅读理解和一篇完形填空,语篇选择体现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注重情境考查、关注时代发展,试题设置聚焦学科素养,立足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体现教考衔接。英语组教师鼎力合作、深研高考、精心选材、反复磨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07
化学学科获一等奖
作品对盖斯定律、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常数(压强平衡常数)、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产率计算等知识点进行考查。其中“盖斯定律”类问题属于高考必考题,虽然简单,培养学生掌握方法、熟练技能。将化学反应的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用图像表示,考查了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考查学生用变化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化学平衡,反应物平衡转化率、化学平衡常数,产率计算等山东高考高频考点进行命题,培养学生读题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实现信息转换利用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意在促进了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的导向作用。
“一卷一沉淀,一题一提升”。古人曾语:“学不可以已。”命题小组的老师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命题比赛最重要的收获不是比赛的成绩,而是借此机会又强化并提升了自己的命题理念,感悟到了现在的命题有两大特征:素养导向与综合性。老师们深深懂得如何建立多维的考试命题框架、设计素养导向的考试命题(含评价)流程,老师们的成果为一线教育教学有效落实考试评价改革提供理念转型导引和实施路径提供了极好的参考。“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学校教科研的带领下,老师们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沿着教研学习的路,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