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伴我成长】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冬至习俗面面观”主题升旗仪式
12月23日,是2019年的最后一次升旗仪式,恰逢冬至日后第一天,冬至日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哈佛302中队的同学们,围绕“冬至主题”,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
主持人:郑智慧 孙炜博
升旗手:刘佳霖 葛皓宇
护旗手:杨涛璞 张天旭
国旗下演讲:焦俊宇 卢相羽 张家玮 李昱辰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冬至这一天,朝廷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思念家人,有感而作此诗。
冬至日这么重要吗?是的,昨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周代时,冬至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所以古时还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
各地的人们编排了各种数九九谚语和顺口溜。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更牛遍地走。”
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赶回家乡过年,寓意年终有归宿。
南方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这一习俗,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都会包冬至团,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而我们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冬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捏冻耳朵”吃,说是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
一个冬至就包含着这么多知识,中国的节气还真值得大家好好研究研究呢!
冬至,意味着严寒将至,请同学们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冬至,意味着新年临近,让我们调整状态,备战期末,迎接新的一年!